第六十一节 家变(二)
作者:奥丁般虚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83

由半敞的窗朝外望,黑色的、黑灰色的、浅灰色的云层层叠叠,空气中飘浮着纸钱燃烧后的糊味,前堂道士们做法事的嘈杂隐隐传来,几丝冰凉的,难以察觉的夜雨伴着风飘洒,撞着裱在窗棂上的布,声音的。

乡间习俗里讲,守灵晚上听到门窗响,是魂儿归来了,正朝着嫡亲家人告别呢,所以别大惊小怪也别理会,免得沾染了死人亡魂带来的阴气。

崔稚娘睁开眼,期盼地四下张望着,是鬼她也不怕,婆婆生前最是疼她爱她怜她,难道会变了性子,害她不成?

她真希望能瞅见婆婆的魂灵,趴在老人的脚边痛哭一场。

什么也看不到。

小媳妇儿难过地垂下睫毛,正是午夜时分,她被三叔劝回了厢房,停灵得七日,谁也无法不眠不休地在灵前守着,忍着悲恸稍微睡睡,养好了精神,全家人才能互相帮衬着把老人的丧事办妥当。

她怎么也不能入眠,脸颊儿上的疼痛愈加强烈了,半张脸都是麻的,牙关松动,连喝碗粥都费力得紧。

小媳妇不恨夫君那么蛮横地拿巴掌掴了她,甚至觉得他打得太轻了,身上的疼痛过几天就消褪了,心里的痛苦却愈演愈烈,无法停息。

旁人私下说婆婆是被她气死的,那天同船的人,都知道老夫人将她关在舱房中骂了一顿。

“吵得凶哩,就听到少夫人不停哭,老夫人狠狠摔了好几个碗。”

“我们当下人的哪敢去劝?只好躲得远远的。”

“事后还没过大半个时辰。老夫人就发病了。”

“她们婆媳感情挺好地。从未红过脸。结果……”

灵船来平寿地路上。稚娘已经听到了婢女们地小声议论。以及偷偷瞟向她地视线。像无数小刀。刺着她地背。

“婆婆。真是我害死地么?”

她绝望地想。心若死灰。

乘船地日子蛮无聊地。又临着晚冬。水方化春未至。河畔两岸黑黝黝地一片荒土。弯弯地月儿象柄银镰。散发着淡淡地青光。下锚夜宿。船身正随着荡漾地水波。轻轻摇晃着。

崔婶的房在正船舱最大的那一间,十来个婢女伺候着,老人岁数大,吃不得玩不得,喜欢拉着旁人闲聊,当婢僮的都是苦出身,说些自家衣食不保的往事,崔婶性子善良,听得泪汪汪地,连说“苦命孩子”。逢着发月俸钱时也多赏点。

一来二去,就总有些下人凑过来,把自个形容得多悲惨。好讨些赏钱。

为此稚娘还特意训斥过,说婆婆身子不好,哀气伤神,谁在乱嚼舌根子,就换到外院做体力活去---她心肠也是软,换了威严点的主母。早行家法打死打残了---崔婶院子里的那些婢女不识好歹,对她隐隐有些埋怨。

这种内宅里女人之间的琐事,李臣他们是不清楚的。

所以听到房中的责骂声,很多人都等着看好戏呢,甚至还有几个婢仆偷笑,这让老夫人发怒的事,就是她们捅出来的。

“你老实讲,自从到了平原,这两年备儿就没进过你的房?”

崔婶颦紧眉。心脏气得剧烈跳动。连呼吸都有些急促,她刚听到这事时。血气上涌,眼前差点一发黑倒下。

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是多重要的大事?

老人心疼稚娘,生怕备儿怠慢了她,又念着如今儿子媳妇终于住一道了,也许不久后就能有喜孕,所以纳妾地事只是想想,最多预备个通房,怀了娃娃就先过继给稚娘养着。

但这两个死东西,居然瞒着她分房睡了。

分了房,那还算夫妻么?分了房,那孙娃从哪里来?

这不是胡闹,是断她刘家的香火根苗啊!

“作孽啊,怎地媳妇儿子都这般不孝。”崔婶双手胡乱挥舞,内心深处什么苦涩的滋味都有。

手碰到了几案,盛着汤剂地碗哗哗落地,摔得粉碎,她也顾不得胳膊被撞得生疼,只觉得有些失神。

她老了,无能了,耳背眼花的,假如换成年青时,自己家里的这点儿事哪里瞒得住她?就算儿媳间真有什么矛盾,她也能风风火火地化解开,像只老母鸡,展开羽翼,庇护住整个家宅。

但现在,除了哭,除了骂,她还能干什么呢?

越想越苦闷,崔婶不禁放声嚎哇大哭起来,瘦瘦的手背上凸着苍老的青筋。

“婆婆,你消消气罢。”稚娘跪在她身前,脸色透着哀求的神情。

然后,小媳妇儿瞧到婆婆仰起,没躲没避,如果这能解决问题,她宁愿自己多挨几下。

良久,手却轻轻地落到了稚娘地脑袋上,和以往一样,慈爱温情地缓缓揉着她的头发。

“备儿当了官,涨了心气,瞅不上糟糠之妻呢,是他没福气。”老人收敛了泪水,叹息道,“别怪他,这孩子从小就志向高,但不知道,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饭,才是真的。”

稚娘惊讶地“啊”了声,不知该怎么回答。

“等到了东安,我让备儿写封休书,按上指印,从此你就不是刘家人了。”

“我……”稚娘已经惶恐得呆住了,紧扯着老人的裤腿,仿佛一松开,婆婆就将她扫地出门似地。对小媳妇而言,崔婶和她的亲娘没什么区别,是她在这个人世间最尊重眷念的人。

“傻孩子,你的心思婆婆知道,还在钩子村时,婆婆就撮合过你和臣儿,但那是发癔的糊话,这趟却是真心诚意的。”

“他、他是夫君地结义兄弟,是我地四叔啊。”稚娘浑身颤抖,说话都开始结巴。

“是啊,早知如此,何苦作这么多事呢?”崔婶笑得凄惨,“祖宗辈传下来的伦理纲常哩,任凭有多少骂名,婆婆来承担,旁人都会认为是我这死老婆子乱造孽,怪不到你们头上。”

备儿宁愿两年不上媳妇地炕;稚娘从幽州到平原,被冷落了五年,却淡然地不说任何怨言。

这夫妻间的情分,看来早就走到了尽头啊。

如果不是冲着她个当娘的心情,估摸备儿早休妻了,即使不休,日后也是睡着冷炕头,说不得还会受宠妾的气。

若是在活着时不做点什么,稚娘以后该怎么办呀,这个苦命的媳妇已经为她老刘家操碎了心,那么艰苦的环境,都不离不弃,难道真为了点脸面,就祸害了她的幸福?

这一刻,老人终于想通了,什么也放开了。

管它什么大道理,管它什么祖宗礼法,她只知道,绝不能让眼前这个亲闺女般的媳妇儿,孤苦一辈子。

“弟娶兄嫂,哪怕是被休掉的弃妇,在偏远的穷村子里还可能,但官宦人家,哪里抹得开这个脸,继续当兄弟?”崔婶呢喃着,“看来你们得走了,臣儿聪慧肯吃苦,到哪里都能扎下根来。”

她搂住稚娘已然僵硬住的身体,粗糙的手掌抚着媳妇的背,“婆婆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可如果臣儿不肯,舍不得兄弟情义,也舍不得这份攒下的功名利禄,那……便认命呗。”

“婆婆,别逼我呀,我打定了主意,一个人过活,不连累旁人的,婆婆,别不要媳妇啊。”稚娘愣了半响,声嘶力竭地哭了出来。

话音尚萦绕在耳边,老人却已经不在了,黑暗中,痛苦的稚娘呆坐着,十指紧紧地搅在一起,骨节发白,脑海里塞满了各种杂乱的思绪。

她想啊想啊,终于确认,婆婆是因为她的不忠不洁,才愁恼得发了急病。

稚娘将目光投向了榻上的那床薄褥,截成布条条,挂到屋梁,打个结,踩着矮凳把脖颈凑过去……一切都结束了。

相随着老人去死的念头,霎那间占据了她的心。

死了,就能对得起道义。

死了,就能彻底的解脱,获得永恒的安详。

死了,她这个不祥的野女人,就不会再给刘家抹黑。

刘家的媳妇雉娘,在乡里乡亲间公认的勤快,绣东西如此,寻死也是如此。

被单很快被裁剪成长长的布绳,梁柱高,费了好一把力气才挂上去,她含着淡淡的笑,平静地攀上踮脚的几案,阖闭眼脸,用力一蹬。

瞬时,一阵撕扯般的剧烈痛楚和无法呼吸的窒息感蔓延开来。

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