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决裂
作者:金大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09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袁绍此时正坐在密室中的主位上,对着来人说道:“说吧!他叫你来干什么?”

那人低着头回道:“大将军!我家主公请您看在兄弟情分上,接纳我家主公一家!”

原来这个使者竟然是淮南袁术的使者,袁绍冷冷的笑了笑,想到了以前袁术这个所谓的“嫡子”一直看不起自己这个大哥,冷嘲热讽的,『逼』得自己远游四方,结果反倒是给自己创出了一番名头,也最终为自己获得今日之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从叔叔袁槐被董卓杀死以后,虽然汝南袁氏表面上还是依靠着就在淮南的袁术,但是自从袁术称帝以来,族中几个长辈早就在给自己的信件中说明了,只有他河北袁绍才是袁家真正的族长,袁术这个逆贼不配做为袁氏的“掌门人”。

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袁绍又怎么会去理睬那个从来看不顺眼的袁术呢,于是袁绍冷冷的回道:“兄弟?这位皇上眼中还有兄弟?他在他的淮南,皇上当得好好的,我河北之地可没有这位皇上的位置!”

来人连忙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袁绍的侍卫,说道:“我家主公说了!这封是他亲笔所写的书信,请一定要大将军过目!”

袁绍接过了手下递上来的书信,满脸不屑的打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袁绍突然:“嗯?”了一声,为何?原来是袁术愿意将皇位以及传国玉玺送给袁绍!

现在的袁术在淮南已经是众叛亲离了,麾下将领雷薄等人纷纷叛离,再加上袁术自己一直横征暴敛的,搞得整个淮南地区早就是资实空虚、内外交困,袁术也是已经走投无路了,他想来想去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向这个自己一直看不起的大哥服软了,不过,袁术也知道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这个小心眼的大哥一定很是记恨自己的,若是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这个大哥是不会轻易接纳自己的,于是,袁术就在信中大致写了:“汉朝的天下早就已经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现在的天下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什么两样了,其结果必定是强者兼并天下。籖语有云——代汉者,当涂高!我们袁家乃是黄帝之后,属于土德,这表明我袁家乃是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得一清二楚了。原本我很天真的自认为自己是命中注定的皇帝,但是经过这几年下来,我已经被折腾的穷困潦倒了,上天已经证明了我不是真命天子。倒是大哥你!今日的你已经拥有了四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大哥你的崇高。显然我们袁家天子的征兆是在大哥你的身上,即使是那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经灭绝了的天命呢?如今,小弟我愿意亲自护送传国玉玺来邺城献给大哥,并将皇位也让与大哥!还请大哥看在兄弟的情分上,接纳小弟!”

袁绍看了信件之后,实际上很是心动,他仔细考虑了一下,现在既然是袁术已经服软,愿意献上传国玉玺了,再加上毕竟二人有兄弟之名在,要是不纳或者是拒绝,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接纳了袁术也好歹能多增加一些实力与名望,只是这个帝位一事,还不知道自己手下那些文武官员们是怎么想的,这个得要探探他们的口风了,于是,袁绍对这袁术的那名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公路,就说信上的事情我答应了,叫他准备准备自己过来吧!你去吧!”

袁术的使者听了之后,大喜过望,连忙在拜谢了袁绍之后,匆匆赶回淮南去向他的主子袁术报告这个好消息去了!

袁绍在打发了袁术使者走了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命人将自己手下颇通籖讳之法的亲信主簿耿苞给叫来了。

耿苞到了以后,袁绍也不跟他多话了,屏退众手下之后,直接将袁术的信递给了他看,袁绍自己就闭目养神了起来,那个耿苞不愧是袁绍的心腹,在看完信后,又看了看袁绍的表情,自然是心知肚明了袁绍的意思了,他心里也在打小算盘,心想既然是主公自己心里已经早有决定,自己也不便违逆他的意思,再说了,如果主公登基称帝,那么自己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开国元勋了;自作聪明的耿苞于是假装着算了算,半晌之后,对着袁绍说道:“主公!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

“嗯!”袁绍听了耿苞的话之后猛地睁开一直紧闭着的双眼,紧紧盯着耿苞,看的耿苞心里直打鼓,一直低着脑袋不敢正视袁绍的双眼!足足半刻之后,袁绍才说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记住,此事万万不可泄『露』出去!”

耿苞以为袁绍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话了,心中暗暗窃喜的退了出去,满心想着自己在袁绍登基之后能做个什么官了,最好能当个九卿之一……

袁绍虽然在『性』格上有着很多的缺点,但是这也并不表示袁绍是个莽撞愚蠢至极的人,第二天上午,袁绍在府中召集了众文武手下,商议完了军政大事之后,袁绍就试探『性』地说道:“昨日有人向我进言,说是如今赤德已经衰败,我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取而代……。”

袁绍话音还未落下,堂下就“哄”的一下子炸开了锅,『性』格刚烈耿直的田丰第一个跳了出来,对着袁绍叫道:“主公,是何人向主公进此大逆不道、妖言『惑』众之语,丰请斩之!”

堂下素来一直不合的沮授、审配、逢纪、郭图、许攸等人也是难得一致的全都在表示着反对意见,就连平素里不怎么懂政治、计谋的武将派也在纷纷表示着反对意见,袁绍一看到属下之间这样的情形就知道了此时称帝时机还不成熟,还好他袁绍话没有说满,而且他也特意安排了今天耿苞去邺城外公干;但是袁绍还是唯恐时间一长『露』出马脚,于是袁绍就对着众人说道:“嗯!这是主簿耿苞对我所说的,他说他已经测算过了,因此劝我进位!此人昨日与我一说此事,我就觉得有些不安,现在看来果然是居心叵测,意图不轨!来人啊!速速去将耿苞擒来治罪!”

但是袁绍话一说完,就对着身边前去执行命令的亲信使了一个眼『色』,那名亲信点了点头示意明白了,就出去了!

此时堂下全都是赞扬之声,此起彼伏,都在说着:“主公英明……主公一心为公……主公心怀汉室……”等等等等的谄媚之词,袁绍也就是喜欢别人对他歌功颂德的,心里是异常的开心,眯着一双眼睛享受着臣属们的吹捧!当然也有例外的,田丰、沮授以及“河北四庭柱”等人。

一刻之后,有人前来回报说耿苞拒捕、意欲逃跑已经在追捕过程中被士兵斩杀了。

袁绍听了之后,恨恨的说道:“便宜此人了!”

之后,袁绍又问郭图、许攸道:“许昌老臣那边联系得怎么样了?”

许攸回复道:“朝廷中昔日那些老臣们都还记得袁氏一门的恩情,所以是全力支持圣上迁都邺城的,但是自从曹阿瞒迎接圣驾到许昌之后入职的一些官员们确是纷纷反对,现在许昌朝廷内分成了两派,整日里争吵不休,圣驾的意思也还没有决定!”

做为许昌纷争的始作俑者的袁绍呵呵一笑道:“既如此,再催促一下那些个老臣们,让他们加快速度,尽早劝皇上打定主意!嘿嘿……我倒要看看,没了圣上的曹阿瞒还能翻起多大的波浪!”

由于田丰与沮授的反对,所以,袁绍没有马上就出兵攻打许昌,但是田丰与沮授二人也不反对在圣驾迁都一事上由着袁绍做些手脚,因为此事成了固然是好事,田丰也早就劝过袁绍“据天子以令天下”的事情,这样就有大义名份在手了;不成的话,也能在许昌给曹『操』吃点“苍蝇”,恶心恶心曹『操』,于是二人就由着许攸借助着他以前在洛阳的关系活动了起来。

河北这边倒是暂时安定了下来,可是许昌朝堂之上确是越吵越厉害了,就连天子也有些明显的迹象表明他在偏向于老臣派的迁都意见了,失去汉帝,他的梦想、理想都将化作一片云烟,这是曹『操』无法忍受的事情;为了震慑一下这些个吃着他曹『操』发的俸禄,却干着反他曹『操』水的事的老臣们,于是,曹『操』做了一件有些偏激的事情了!他将老臣派的领头人之一的杨彪下狱治罪了,并且命令此时任廷尉一职的满宠进行盘查,杨彪下狱的罪名是与淮南袁术勾结,意图不轨!因为杨彪的妻子是袁术的亲妹妹,这么说也算得上是与袁术这个逆贼有些牵连,但是大家都知道杨彪素来和袁术没有什么往来,曹『操』这么做显然是有些仗势凌人了,这么一来也就增加了曹『操』与朝廷老臣们之间的怨恨,就连亲曹『操』的荀彧、孔融等人都对曹『操』这一行为颇有微词。

杨彪下狱后,几乎所有的老臣、重臣都找过满宠了,叫他不要严刑『逼』供等等,就连荀彧和孔融也都来找过满宠了,写信叮嘱道:“但当受辞,勿加考掠!”意思就是说只要写写口供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拷打杨彪!但是满宠却根本不理睬这些人的忠告,依照着大汉律法,对着杨彪将该上的刑具都上了一遍,硬生生的将杨彪的双腿给打残了,荀彧和孔融等人听闻了满宠还是拷打了杨彪后,皆是非常愤怒,孔融更是跑到曹『操』那里大吵大闹一番,但是满宠身为廷尉,所行之事完全是按照大汉律法而行,他们也都说不出什么异议来,只能恼怒满宠不给他们面子了。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满宠来找曹『操』了。

他对曹『操』说道说:“对杨彪已经刑讯了好几日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此人身为弘农杨氏族长,又是海内知名士人,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就定他的罪,恐怕天下不服,必会大失民望;宠窃为曹公惜之!”

曹『操』本来就有些后悔此事自己处理得莽撞了些,听了满宠此言,他马上就下令当即释放杨彪,荀彧、孔融等人听闻了满宠的报告以及曹『操』的释放令,也都对满宠大加赞赏;

只不过,杨彪在获释后,深切的感受到了“军阀”势力的厉害,他也清楚的知道了这曹『操』骨子里面其实也跟那些个据兵一方的诸侯一样有着野心,不容许别人来挑战他的权柄;而那个在背后纵容着自己挑唆天子迁都去邺城的袁绍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思来想去,已经心灰意冷了的杨彪就上表称自己双腿以残,所以请求了“病假”,正式退出了政治舞台!

曹『操』也感念到对于杨彪有些过意不去,征辟了杨彪那个出了名有才能的二十五岁的儿子杨修(一七五年出生)为司空府槽掾,算是缓和一下与杨彪之间的关系。

但是曹『操』的举动在别人的眼里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关于曹『操』飞扬跋扈等等的流言就这么传开了,不过直到此时,那些个老臣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许昌城内真正掌实权、兵权的还是他曹『操』,若是一些面子上的小事跟曹『操』争斗一下倒也无妨,最多是不欢而散;但是手上没权、没兵的,想跟曹『操』争斗一些涉及到“曹『操』集团”利益的时候,那么下场就一定会是跟杨彪一样了!而且,此时的曹『操』开始严格控制起了各个老臣与天子及众诸侯只见的往来了!老臣们对曹『操』的意见也是越来越大了起来!

杨彪退了,董承与伏完两个老家伙也都歇脚了,天子刘协关于迁都的消息就这么平复了下来,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河北袁绍那里了。

袁绍见自己称帝不成,汉帝又被曹『操』把持着,手脚也动不了了,一气之下便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把汉献帝从曹『操』手里抢过来。他任命了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厉兵秣马,调集粮草,积极准备南下。

此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早就表示过反对意见监军沮授更是说道:“主公!我们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在我们不如先派使者给朝廷送上平定公孙瓒的捷报,并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那么我们可以上表谴责曹『操』封锁我们与朝廷的联系,那时就能出师黎阳,经略河南了。现在的我们应该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派遣精骑,几路『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们不得安宁。如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这是典型的以大欺小的『骚』扰战,也是当前对于曹『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但是,郭图、审配、逢纪等人却极力主张迅速出兵,他们争辩道:“按照兵法,兵力超过敌人十倍以上者可以包围敌人,超过敌人五倍就可以进攻,而兵力相当,则可决战。现在有明公的英明勇武,集结河朔的强兵数倍于曹『操』,以此讨伐曹『操』,实在易如反掌。如果不乘机攻取,以后就难办了。”

沮授反说道:“救『乱』除暴,称为义兵;恃众凭强,称为骄兵。义兵所向无敌,骄兵必先灭亡。曹『操』奉迎天子在许都建立宫室,如今我们举兵南向,那就是对着天子开战,是违背道义的。况且现在最重要的在于正确的决策,而不在力量强弱。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士卒都训练有素,不像公孙瓒那样坐受围困、不知变通。如果我们不采取稳妥的办法,相反兴起无名之师,未免太使人担心了。”

郭图针锋相对地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尚且不能说不义,何况征讨曹『操』,怎么说师出无名!明公将士精勇,人人争先,此时不能早定大业,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以灭亡的缘故。公与之言乃求稳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呀!”

袁绍也是跟曹『操』一个『毛』病很象,那就是胜必骄,他自恃自己地广兵强粮足,又刚刚消灭了公孙瓒这样难对付的家伙,所以此时的袁绍根本听不进沮授、田丰等人的忠告,只听得进郭图所进的和他自己心意的话;于是袁绍很决绝的对这属下众人说道:“我意已决,全力备战准备南下!有敢懈怠者,严惩不贷!”

此时骑都尉清河崔琰谏道:“主公!现在天子在许,民望助顺,实不可攻也!请主公三思啊!”

袁绍很是愤愤的看着崔琰说道:“我说过了,我意已决!再有劝谏者以动摇军心罪论处!”

袁绍营下一些有识之士都是在摇头叹息着退了出去。

郭图见到众人都走了之后,又再次转还了回来,悄悄的对着袁绍进谗言说道:“主公!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公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的,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这沮授多次忤逆主公,主公还要小心才是啊!”

袁绍想想也是有些担心,于是就下令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一部仍有沮授统领,另外两部分分别交给了亲信郭图和淳于琼统领了。

大战前的乌云越来越密了!

注:杨彪被抓的事件,大象拖晚了一年以配合一下故事情节!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