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峥嵘玄武岭
作者:天人俱萧索      更新:2019-07-29 16:36      字数:2162

众人飞掠一日一夜,赶到白棠峰西北三千里的玄武荒原。玄武荒原宽逾八千里,向西北延伸逾二万里,荒原中央盘踞着一座气势磅礴的黑色龟形石岭,一条巨大的蟒状石脉缠绕其上。黑色石龟近两百里长的头颅昂扬在荒原之上,面目狰狞,残酷地俯视苍生。龟岭之下,苍莽荒原一望无际,荒原以东是八万里东秦山,西南是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流云河。流云河在玄武荒原南部注入万顷霜梦湖。秦南策和秦月鱼站在霜梦湖畔,仰望峥嵘的神龟巨蟒,都不禁倒吸凉气。秦月鱼张着小嘴叹道:“这哪里是石岭,分明是石化的凶兽残骸,戾气冲天。”

三名白棠峰弟子飞掠过来,其中一名叫杨白的弟子向杜诗道:“杜师妹,掌门和各位长老已带三十几位师兄弟进入荒原寻找真经,命我等在此接应,你们应该是最后几个了。”杜诗二十岁聚气四境,聂娉姐妹十八岁聚气三境,在白棠峰此次出动的弟子中修为偏低,且又有聚气二境的徐子阳一路叫累,是以她们一行落在了最后。杨白瞥了一眼孙景宸几人,随口询问几句,即和另两位弟子匆匆奔入谷中消失不见。

白棠峰、烟霞峰、天人宫许多长老追随金经,遥望金色光芒坠入玄武荒原,便纷纷通知本派,邀集同门前来搜寻。其他宗门以及闲散修士亦闻风而动,向玄武荒原蜂拥而来。按四宫五峰规矩,获六道经文者十二年之内在经书翻阅、丹药配给等方面的待遇和掌门相同,故各峰长老弟子莫不奋勇争先。

杜诗和聂家姐妹跟着孙景宸四人进入玄武荒原,茫然四望,不知该走向何方。孙景宸对秦南策道:“秦兄弟,这玄武荒原广袤无边,你看我们该往何方追寻?”

秦南策道:“真经飘忽,坠于万里荒原之中,难觅踪迹,我们修为低微,无力争夺,便一路向北看看天地奇景也是好的。”

杜诗道:“六道真经,事关师门兴衰,我等虽然修为低微,但岂可游山玩水,不为师门献绵薄之力,搜寻真经?”

秦月鱼笑道:“杜姐姐所言甚是,我们便沿着这座玄武石岭向北,一路追查真经下落。”言毕,她展动身形,随秦南策向北飞去。

众人一路探查,秦南策和秦月鱼所走大多是人迹罕至之地,孙景宸看着秦月鱼囊中药材渐多,不由苦笑。秦月鱼道:“我等采摘天材地宝,献于师门,岂非也是为师门尽心竭力?”

徐子阳一边帮忙挖药材,一边附和道:“我们都是白棠峰之人,弟子采摘药材献与师门,师门药材收入弟子囊中,此乃一而二,二而一之义也。”

秦月鱼笑靥如花,道:“徐少爷言之有理。”

玄武荒原虽万里纵横,但仍时有别派弟子从秦南策一行附近掠过。他们见秦南策等人一路上挖挖刨刨,眼中都露出讶异之色。一些人过来询问,得知他们竟在抢挖药材时,莫不哄然大笑,甚至有人逗秦月鱼、杜诗几位女子,说前面某地似有灵药生长,怂恿她们去挖。

杜诗遭人取笑,满脸通红,瞪一眼孙景宸,道:“秦兄弟年幼贪玩,孙师兄怎么也跟着一起瞎胡闹?”

孙景宸道:“瞎胡闹岂能采到这么多稀罕药材?”

聂娉道:“可我们是来寻找真经,不是采药的。”

秦南策手持一株沉水百灵草,仰望着龟岭巨大的石爪,道:“我们沿着龟岭探寻了六七百里,除了药材,其实也获知了许多重要线索。”

众人围过来,聂婷讶道:“什么重要消息?慕容长老的关门弟子果然和他人不同,竟有人向你暗传消息。”

秦南策哑然失笑,道:“哪会有人向我们暗传消息呢?那道金光在九天之外,我们都能发觉,若坠于平原之上,岂会不光耀千丈?以众长老之能,岂会不瞬时察觉?”

孙景宸点头道:“我们一路北来,所遇到的各宗门弟子越来越多,这说明真经的下落定然尚未被人发现,也定然不在平原之上。”

徐子阳道:“真经既然不在平原之上,那就只能是在这玄武石脉之中。且十之**落入了这龟岭腹地,是以光芒不显。”

秦月鱼常年在东秦山中狩猎、采药,对峰峦沟壑之间的风息流向极为敏感,道:“那真经飘过数千里,自当轻薄如叶。真经坠落于玄武荒原是在白日,平原上风息汇聚,刮向石岭,上升万丈,其势如潮,真经在石岭上恐怕难以停留半刻,就会被吹向天穹。除非玄武石岭上有巨大窟穴,能改变风向,真经方能落入石岭腹地,或者说洞窟之中。”

秦南策沉吟道:“从这座玄武石岭上的草木根茎来看,石岭表层温润,却多生苦寒花木,可知其深层极为阴寒。花木根茎之内气息寒而不滞,可知岩壁之下精气通畅,窟穴定然极多。玄武石岭戾气弥漫,恐怕窟穴中凶险难测,我等当倍加小心。”

杜诗和聂家姐妹见四人侃侃而谈,剖析入微,都不住点头。

“龟形石岭之上缠着一道蟒状石脉,龟蛇相合曰玄武,此地蟒身初现,但从纹路推测,蛇头距此约两千里,我们前去观望一番,或许能找到真经的线索。”秦南策向杜诗和聂家姐妹道:“不知三位姐姐意下如何?”

杜诗歉然道:“想不到你们四个竟能如此洞察入微,我们姐妹刚才错怪你们了,对不起。”

孙景宸笑道:“三位师妹见外了,秦兄弟刚才说此去凶险,我们七人定需同舟共济方能化险为夷。”

秦南策等人不再寻草挖药,在黑色巨龟背壳的西侧边缘上向北疾奔而去。逾两千里宽的龟背上沟壑纵横,百里粗的石蟒盘绕其上,石蟒身上遍布厚厚的石鳞,最小的蟒鳞也像石壁一样高大。秦南策遥望蟒形石脉在龟岭上逐渐抬起,一个粗壮如山的蟒蛇头颅探向天穹,张开大口似乎要吞吐日月。众人在数百里之外可遥望蟒头在云雾中隐现,飞到蟒颈之下时,便只能仰望七八片石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