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这里起飞》(89)
作者:郭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84

“老人说,她已经六十多岁了。炮战的时候,她就睡在战地坑道里,每天都要冒着炮火为解放军提供后勤保障,扛炮弹、挖坑道、修碉堡、织补衣服、准备石料、搓麻绳、缝被子、巡逻、抓特务、传单。让老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播音员向金门喊话时的声音。陈菲菲的嗓音清脆、甜美而且有震撼力。有时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持续向金门广播一整夜。当年,陈菲菲的名字响彻金门,后来很多原来驻守过金门的老兵来厦门时还都在打听她的下落。”

“这倒是真的。”一旁的吴世泽老人笑了,说。“我们在角屿设立的对金门广播组,是大6第一个对金门的广播点。除了攻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开炮前一遍遍地广播:我们的炮不打村庄,不打民房,只打空地和海滩……通过望远镜,我们能看到广播过后,本来正在海滩上挖工事的士兵一下子都不见了,这时候我们才**。后来,就连金门的老百姓都讲,说你们**的广播,我们听得很清楚啊,你们很守信用,说不打就不打,要打也会先通知……”

老人绘声绘色的解说,逗得游客群里一片笑声。

“唉,这嘴仗一打就是三十多年,形成了当年海峡两岸既对峙又联系、既隔绝又对话的微妙局面。”陈菲菲也笑着说。“当年,厦金两岸只能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炮声,另一种就是我们的广播声。我经常给家人讲,自己这辈子跟金门讲的话,可能比和自己丈夫孩子讲的话还要多。去年,厦门的一个旅游团邀请我去金门游览,我挺高兴的。这是我将近五十年的梦想。过去在前沿工作,金门可望而不可及。现在可望又可及了,怎么能不答应呢。但自己当年毕竟是前线阵地的广播员,是对岸非常痛恨的‘眼中钉’。有些台湾老兵后来还跟我讲,说你们的炮弹是在阵地上开花,可你们的广播却是在我们心里开花,很多人就是听了广播后,冒着生命危险游回大6的,因此每次**,广播站都是最先炮击的目标。我们有一只当年的喇叭,上面至今还留着一百八十多个弹孔。所以我很担心,怕自己去金门会不安全,就让老伴陪我一起去。结果呵,还是我自己多虑了。过去一看,人家那面很热情。不仅我去了,就连当年炮战中的那几个《英雄小八路》也去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金门那边还有亲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