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 8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0      字数:2009

那么,《红楼梦》到底反映是不是这一历史事件呢?主人公宝玉是不是代表康熙遗诏里的合法继位者呢?书中的“真”和“假”是不是指继位者的真伪呢?贾(假)府是不是指雍正王朝呢?对此我们还不能过早下结论,毕竟前面说的都是些比较间接的证据,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直接、更确凿的证据作为依据。那么这些证据从哪里来呢?当然只能从书本中来,从现有的文字中来,从作者埋下的线索中来。下面就是笔者搜寻到的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能否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我想读者自己会作出明确判断。

(1)、真嗣子的重要标志

宝玉作为“补天”之人,其合法性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加以体现的:一方面是贾母赐给他的贴身大丫头袭人;另一方面是衔玉而诞的事实。前面说过,袭人即世袭之人,是皇位继承者的标志。袭人由贾母赐予,说明他作为嗣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毋庸置疑,因为贾母是皇权的象征。衔玉而诞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赏”字,因为“赏”是小儿口中宝贝的意思。这个寓意在后四十回的续书中专门提到过。

也许你还记得,九十四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宝玉的“玉”突然不见了,大家都十分紧张,因为丢了玉就等于“断了宝玉的命根子”,此事非同小可。当时谁也不敢惊动老太太,只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寻找,可是费尽周折也没有找到。情急之下,探春等人只好求人到外面去测字占卜,结果测出的就是这个“赏”字。测字的人说:“‘赏’字上头一个‘小’字,底下一个‘口’字,这件东西狠可嘴里放得,必是个珠子宝石”。

那么“赏”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欣赏的赏,更不是赏罚的赏,而是赏赐的赏,特指皇帝的恩赏。皇帝恩赏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宝座——皇位。也就是说,衔玉而诞代表皇帝的恩赏,这是皇嗣的重要标志。有此特征者为真宝玉,无此特征者为假宝玉,真和假的区别就这么简单。我们知道,整个贾府只有宝玉有这个特征,这就说明他是被皇帝钦定的接班人,而且有诏书为证。

(2)、贾府的世袭之人来路不正

尽管宝玉是合法继位者,但他却没有完成“补天”的使命,被别人捷足先登,自己却落了个“半途而废”下场。很显然,贾府的世袭之人不是宝玉,而是一个“冒牌货”。虽然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一代君王,但这也无法改变其“假”的性质,“火”的属性。所以,他的王朝被称之为“假府”,他的庙号被叫作“葫芦”。所谓“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里面就包含了这个意思。

坐落于庙堂之上的“贾氏宗祠”,旁边赫然写着“衍圣公孔继宗”几个大字。“衍圣公”就是继承“圣人”事业者,“孔继宗”的名号也体现了这一点。但这里的“圣人”并不是指孔圣人,而是指皇帝。哪个皇帝呢?康熙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康熙的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二者可合称“圣仁”。“圣人”和“圣仁”谐音,作者便用它来代指康熙。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孔继宗”究竟是不是“圣人”之后?他的自我标榜可信吗?

贾府的家庙就是皇家的宗庙,继位者在这里把自己称作“圣人”之后,但“贾氏宗祠”几个大字却给他贴上了“假”的标签。不仅如此,贾府长房的世袭之人名曰贾珍,而贾珍就是“假真”的意思,这个名字不仅彻底否定了其“真”的属性,也彻底否定了其继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由此可见,作者不仅将其来路不正的事实醒目的贴在了家庙的大门上,也醒目的贴在了其脑门上,让天下人一看便知。所以,贾府实际上指的是篡位者的天下,篡位者的王国。那么这个“冒牌货”究竟是谁呢?

(3)、宝玉的病症泄露天机

宝玉有先天不足之症,所以贾母总是忧心忡忡,唯恐呵护不周,酿成大错。要知道,宝玉的多灾多难,是其特殊地位和身份决定的,与生理疾病毫无关系。在理解上,我们一定要逃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与作者的创新思维接轨。在前八十回的抄本中,宝玉有过一次迷失本性的经历,这件事发生在“慧紫鹃情辞试宝玉”的情节中,而且后果十分严重。

事情的经过是,紫鹃在宝玉面前谎称林黛玉要离他而去,宝玉信以为真,听完紫鹃的话后,先是“如头顶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继而又“一头热汗,满脸紫涨”,“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者;到了茶来,他便吃茶”。最后甚至到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痛了,已死了个大半了”。黛玉的离去为什么对宝玉的打击如此沉重,如此致命?原因很简单,黛玉是宝玉的灵魂,是宝玉的真性,没有黛玉的宝玉,就是一具骷髅,一个臭皮囊,一堆槁木死灰,一个名副其实的假宝玉。那么,失去灵魂的假宝玉究竟是谁呢?宝玉的病源向我们透露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秘密。

宝玉的病经王太医诊断后得出的结论是:“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如果我们把宝玉的病症用四个字概括的话,就是“壅蔽之症”,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就是“壅症”。而“壅症”与“雍正”谐音,作者以此暗示没有灵魂的宝玉是假宝玉,而假宝玉不是别人,正是雍正。(未完、待续)